狗狗为什么是色盲?
狗的视觉功能与人类不同,狗的视野比人宽很多,可以看见距离自己很远的物体。它的眼睛拥有可灵活转动、以调整视向的功能。而且每只眼睛具有独立的光觉功能,故一只眼睛受困时另一只眼仍可发挥视觉功能,使狗仍有3/4左右的视野范围。 犬视力锐利度较人类为低;狗眼聚焦距离较长(可汇聚于数公里之外),因而能看清较为远处的运动型目标物。因此它可以在很远的距离发现移动中的人或动物。此外在黑夜中的能见度亦相当佳,因狗眼中含有高浓度感光物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这些细胞能感受光的强度(视锥细胞)及色彩(视杆细胞),并能辨别出光源的方向。但它们不善于区分颜色,对色彩的分辨能力很差,以致于被称之为"色盲"。而之所以有“夜视”一说是因为狗的眼睛能够反射光线,当光线进入眼球后会使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感受到光线刺激并转变为电波信号传给大脑,大脑再将信号处理后形成图像。所以即使是在黑暗的环境下也能看得到东西!
1.2 狗的眼球构造和人类的差异很大,因为其角膜弧度小且虹膜周边部不折叠,使瞳孔不能收缩至最小;另外由于晶状体薄而无核,故屈光力较弱,只能聚光而不能调焦。
狗的眼睛内角有一块三角形的肌肉叫做瞳孔括约肌,它是负责控制瞳孔大小变化的肌肉群之一。当外界光线变暗或者强光照射到眼睛上时,该肌肉的收缩速度会变快使得瞳孔缩小以保护眼角膜不被损伤;而当周围环境变得明亮时又放松了收缩速度从而让瞳孔逐渐放大以便更好地采集光线。
1.3 为什么我们常看到狗狗在夜晚也可以看见?这是由其独特的结构决定的——除了以上所述外,它还拥有一套完整的夜视力系统来帮助其在夜间看清物体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暗视力"啦!
优质答主
狗和人类一样不是色盲,只是不同物种对颜色的敏感度不一样而已. 在自然界中,对于动物而言在白天最危险的是阳光,所以它们会保护自己的眼睛以免被强烈的阳光刺伤(比如很多海洋鱼类有色素细胞);而到了夜晚,在漆黑的夜里又很难分辨危险的存在物或者猎物,因此需要视觉的辅助来辨别方向。于是,当光线变弱时,它们的瞳孔就会扩张吸收更多的光线使视野更加清晰便于发现猎物或天敌。另外,由于大多数哺乳类都具有“夜视”功能,因此在白天的黑夜,他们也能看到颜色。 所以回到问题本身,题主的问题其实问错了对象了哦! 那么,如果是在白炽灯下,你闭着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在光秃秃的黑暗环境里走路的感觉呢?你的大脑是不是会产生一些类似于“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线变化,这就是视网膜上的锥状感光细胞接受色彩信息的一种能力表现,因为人的两只眼睛是有不同的感受光谱的能力的——这是生理性的差异啦~ 如果题主有兴趣的话可以百度一下这个名词叫做“异形双瞳”,很神奇哒!而且也蛮有意思的哦~
其实不仅仅是狗狗,大部分的肉食性动物都是色盲,比如我们最常见的猫。而草食性动物的视力多为全色型。这是因为肉食性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为了追求速度和力量,视力为次要感觉,所以长期处于低度和亮度的状态,色觉也相应的退化。而草食性动物为逃避捕食者,必须具备警觉性,对植物的选择性,所以色觉发达,可以分辨各种颜色。同时,肉食动物的瞳孔接近于圆形,而草食动物有的呈裂隙状(猫)有的呈椭圆(牛,羊)。这也是它们眼睛的特征。
不过狗狗虽然是色盲,但是它们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弥补视力的缺陷,它们有非常灵巧的鼻子,通过嗅觉来获得多种信息,这也是狗为什么可以帮人类做很多事的原因。